美丽中国、中国重彩画作品展巡迴展暨中央美术学院蒋釆苹重彩画工作室第十四届高研班结业展

时间:2015-09-2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展览介绍:为响应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关于繁荣文化的号召,本着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感,继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美丽中国一一中国重彩画作品展巡迴展】第二站——暨【中央美术学院蒋釆苹重彩画工作室第十四届高研班结业展】将于9月26日-10月12日在李可染画院举办。此展结合中国重彩画现实主义真善美的大主题,以关注当下社会民生为亮点,发扬传统文化,推出“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两种审美概念。遵循“百花齐放”的方针与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展览从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研究会会员及第十四届中央美院重彩画高研班的学员中遴选了150余幅作品,展现了中国重彩画团队的全貌,也是在中国重彩画经历了从初创到走向成熟基础上的一次展示。

本次展览包含蒋采苹先生第十四届中央美院重彩画高研班全体学员的创作60余幅作品,也是蒋采苹先生自九八年以来又一届高研班教学成果的总结与展示。

开幕时间:9月26日上午10:00

展览时间:2015年9月26日-10月12日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中国画学会、李可染画院

媒体支持:纸媒:《艺术天成》杂志社、视频:艺TV、网络:超艺术网

展览地点:李可染画院大兴院区

具体地址:

1.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北兴路星光公园1号(导航搜索“李可染画院”即可)

2.开车路线:京开高速6号出口西红门出口出去向南直行,至双星桥下左转向东(北兴路)直行,第二个红绿灯掉头,见桥右转见灰色建筑

3.地铁4号线高米店北B1出,兴34路公交车矿冶总院下,马路对面灰色建筑

 

联系电话:010-5691630 李可染画院办公室

回归就是前瞻
蒋采苹

作为21世纪的中国画,必须从传统的绘画中寻找新的生长点。作为中国画原发形态的“丹青”已有3000年历史,至唐代称“重彩”的中国画是当时画坛主流,现代称“工笔重彩”。近年又一次将“重彩”重新提出,占为今用,在实践中发扬开来。

中国画有两大支脉:一为工笔重彩画;一为文人水墨画。在工笔重彩画中又分为两大支脉:一为工笔重彩画;一为工笔笔淡彩画。后者因与文人画结合而连绵不断,前者因宋以后文人画与画工分流而几乎断代。在唐代,重彩画在壁厕、屏风画、宫廷功臣图等形态上辉煌无比,当时吴道子、王维等大家既足文人又是画工,并不分家。宋代以后,重彩壁画流入民间,文人画与制作性强的、以石色为主的壁画从此分道扬镳,因此重彩画几乎断代。但是,好的绘画形态与样式是不会真正断代的,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首都机场和宾馆的新重彩壁画,曾引起广泛关注,著名画家张仃等的参与也是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传统石色为主的、吸收传统壁画艺术的纸上绘画也陆续出现在许多重要美展上。

我有幸在20世纪50年代求学期间,曾受教于于非闇、刘凌沧、陆鸿年、黄均等前辈工笔重彩画大家,且又于1957年起临摹永乐宫、敦煌等古代壁画,因此建立了将传统壁画艺术继承和发扬于现代绘画创作中的理念。但因当时天然矿石颜料品种很少且又价格高而搁浅。直至1998年春,才有机会在文化部教育科技刊的支持下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重彩画高研班,接着义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中国重彩画高研班,至今已举办14届,共招收学员472名。举办中国重彩画展19次,出版重彩画集和技法画材书等21种。学员获全国各类美术展金奖者24人(次)。

我主持的重彩画教学是一个教学组,从1998年第一届开始至今年笫十四届结业,先后有30多位重彩画教师和教辅人员来高研班参加教学工作。此届画展为师生作品展,参展学员有117位,加上教师共有151位画家。全体参展画家在创作中努力体现时代性与传统使用石色为主的古代壁画艺术相结合的理念,使画家们的“敦煌梦”得以实现。

中国重彩画高研班的教学原则是:

一、以时代性、民族性、个性三结合为方针。

二、以现代主义、真善美为创作理念。

三、以创作带动技法与画材的学习,即“尊道重器”传统的传承。

四、体系化教学方式,即传统“六法”的传承。安排《中国画构图学》《色彩学》《画材学》等课程。

五、以“学院意识、精品意识、强者意识”为思想指导。

 

从美术史上看,每次美术上的跃进并迈上高峰都是从回归传统刀开始的,例如著名的“文艺复兴”。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有数千年的历史,世界一些古国文明都已失落,而中国具有世界文化史上少见的从未失落和中断的历史。它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即使偶尔有疏离传统的情况,但肯定会回归。中国的重彩画势微了近千年,但在整体文化回归的情势下,重彩画的回归、复兴也是势所必然。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存《中国文脉》一书中提出的“同归就是前瞻”的说法,是对中国文化史的深刻理解。


许仁龙 《诗经·隰桑》 69x68cm 生宣矿物颜料 2015

刘新华 《逝去的日子》 210 x150cm 白麻纸、石色、胡粉金泥 2013年

唐秀玲 《君子之交》 200 x 164cm 绢本、矿物颜料 2009年

张导曦 《鱼米江南》 整幅150×1800cm 布本、金属箔、矿物颜料 2014

郭继英 《惠远寺系列—晨..暮》 220X60cmX3 纸本、矿物颜料 2014

许俊 《秋山行旅图》 185X172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4

刘临 《上海1933-鲁迅与瞿秋白》 145X200cm 纸本、矿物颜料 2005

牛克诚 《绿当轩》 66X132cm 纸本工笔重彩 2012

郭宝军 《歌声渐进之一》 150cmx210cm 麻布、矿物颜料 2013

张萍 《白色纱巾》 72X77cm 纸本、水色、石色、金银箔 2011

赵粟晖 《爱尼少女》 65.2X53cm 纸本、矿物颜料、金银箔 2001

叶健 《蓼蓼2014-5112x76cm 纸本、水墨、矿物颜料 2014

苏柏斗 《冬之声》 100x66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1
蒋采苹重彩画工作室导师、副导师作品

导师蒋采苹 《雾中苗女》 97x170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1年

副导师金瑞 《铁马兵河之战图》 198x170cm 绢本、矿物颜料 2013
蒋采苹重彩画工作室教师、班主任作品

张世彦 《金色思念》 100x100cm 高丽纸、水色颜料、石色颜料、闪光颜料 1989

唐秀玲 《柬埔寨-吴哥窟》 120x120cm 纸本、矿物颜料 2009年

许俊 《桂林印象》 119x68cm 2014年

郭继英 《母与子》 138cmx68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2年

潘缨 《卓玛和拉姆》 72x90cm 麻纸、矿物颜料 2001

刘山花 《菊》 70x70cm 纸本、矿物颜料 2007

金纳 《蝶舞》 90X130cm 绢本、矿物颜料 2015

盛寿永 《故国怀秋》 80x169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2

成晨 《两棵树》 70x70cm 皮纸、高温结晶、矿物颜料 2014

孟繁聪 《暮》 116x86cm 纸本、矿物颜料 2006

郑美秋 《盛世和光》 140x205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2

田野 《桃花源之云水谣》 140x190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5
蒋釆苹重彩画工作室第十四届高研班部分学生作品

王凯生 《丽日》 140x70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5

冯书荣 《阳光教室》 133x72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5

付晓蓉

田秀云 《蔬香怡情》 67x137cm 双皮纸、矿物颜料 2015

孙凤英 《致·时光》 90x90cm 宣纸、箔、矿物颜料 2015

许隽协 《列队的歌声》 69x152cm 绢本、矿物颜料 2015

许莹 《大师之梦》 180x198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4

陈婕 《春》 70x140cm 云龙皮纸、矿物颜料 2015

陈军 《太平长春》 68x138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5

陈乐 《颠倒的世界》 79x180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5

李龙 《谧·花间》 68x150cm纸本、矿物颜料 2015

辛健 《原梦》 69x138cm 云机麻纸、矿物颜料 2015

张红梅 《童画》 67x138cm 皮纸、箔、矿物颜料 2015

张金玲 《梦荷系列》 68x136cm 皮纸、国画颜料 2014

张培

张同逸 《丝路遗梦之大漠明珠》 68x136cm 云皮纸本、墨、矿物颜料 2015

张晏华 《梵宫》 80x175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5

折文菁 《祈愿》 70x150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5

邹荃 《苗家双凤》 80x130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5

金建成 《西花厅的海棠又开了》 67x137cm 玉龙皮纸、矿物颜料、水干色 2015

林琳 《时空留痕-梦影> 80x165cm 纸本、矿物颜料、金箔 2015

林自立 《众生》

武金丽 《时光家园》 68x134cm 皮纸、矿物颜料 2015

赵英策 《蕙质兰心 尤善丹青》 70x140cm 皮纸、矿物颜料、彩砂 2015

徐敬霜 《晴日》 75x168cm 宣纸、矿物颜料 2015

梁桂芬 《心灯》 42x116cm 云龙皮纸、矿物颜料 2015

梁夕子

詹黎明 《倾辉引暮色》 68x136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5

翟杰辉 《天鱼行空二》 90x180cm 云龙皮纸、矿物颜料 2015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