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天成》杂志社社长杨文超拜访李宝林先生
伴随着“中国梦书画臻品暨《艺术天成》创刊五周年精品系列展(名家进北大)”活动的结束,《艺术天成》杂志社社长、北京世纪文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超于2015年4月30日拜访了此次活动的参展艺术家之一李宝林先生。
《艺术天成》杂志社社长杨文超与李宝林先生交流中
《艺术天成》杂志社社长杨文超与李宝林先生合影
感谢李宝林先生为此次活动赐墨宝留念李宝林,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院长、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院长。
1936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
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等大师,在校期间曾任北京市学联副主席。
1963─1990年任海军专职画家。作品参加历届全军美展并担任评委。
1990年任中国画研究院专职画家、创作研究部负责人。
1997年受文化部组织创作巨幅国画“锦绣中华”于香港回归一周年赠送香港特区政府。
1998年组织策划“98中国国际美术年—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比较展”。
先后出席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第三、四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作品入选6—10届全国美展,担任8届全国美展北京展区评委、9、10届全国美展评委。曾任国务院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政府津贴。
作品参加6—10届全国美展,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北京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在巴黎、维也纳、吉隆坡、中国美术馆等地十余次举办个展。
作品被美国友人斯诺夫人、瑞典人类学博物馆、日本现代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北京市美协、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台湾山艺术基金会及中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出版有《李宝林画集》、《李宝林人物画集1958—1988》、《北京当代国画优秀作品集 —李宝林》、《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李宝林》、《大山回响——李宝林画集》等,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国画人物、山水卷。
创 作 随 想
李宝林
作画意在笔先,必始于意,成于气。
造境、写境必胸中有境;胸中先有大山之万千沟壑,方可画出山之气势,山之神韵。
作画要有境界,所谓境界者,真感情、真景致是也。
无大境界、大胸怀者莫从事山水创作,莫当山水画家。
画之成败、优劣关乎心境。好画之成,往往在有意无意之间,笔下气贯如一,精力集中而无刻意板结,心态轻松而不荒率放诞,心中惟存此画,兴致只在此画,神入画中,无杂念,无功利,舒展平和,自然天成。
仁者爱山,爱山之宜人、山之灵秀、山之气魄、山之苍茫、山之浑厚、山之永恒。画者先存仁心,以山为师,以山为友,与山同处,听山风过耳则心情舒畅,观山高水远则胸怀高远,与山相处日久,可渐达返璞归真、灵魂净化之境界。
山之结构如人之体貌;山之神韵如人之气韵;山之朝晖夕影、阴晴变幻如人之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山亦如人,各有性情:或阴柔、或刚烈、或灵秀、或苍茫、或华茂、或朴拙;画山如同画人,妙在相看两不厌,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石涛曰:“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此一画谈,暗合道家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千笔万笔始于一画,一画生千笔万笔。此一画者,画者独有之内在真气及胸中之境也。意在笔先,真气贯连,笔笔气连,笔笔意连。以意贯之,以气贯之,方可真气从之,曲直如意。真气者,画者之内在生命力也。
立画之基本,在乎结构与节奏;画之生命,妙在气韵浑然天成,一如人之呼吸;画之灵魂,成于意境高远,一如人之胸怀博大。
结构乃指画之间架、位置。
节奏,指画之结构,通音乐之韵律。
清人总结曰:位置紧而笔墨松。然也。结构严密有序、互相关联、相互呼应、紧凑有致;画之笔墨则务必松动,笔墨松、毛、涩,润而不浮,厚而不滞,放而不野,柔而不弱,苍润并济。
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画中须有气,亦如此理。笔笔之间,墨块、云水应以气相连,无气则死,有气则活;无气则气势、气韵无存,有气则有万物之生机与造化。山峦起伏,张弛有致,犹如优美乐章,层层递进。点线面之安排,疏密之部署,黑白灰之节律,全在墨之团块间,因气相连。气连绵不绝,则云气、树木、山泉、房屋、相互呼应,令画面之整体气势扑面而来,画至此境界,方可谓气韵生动,呼之欲出,妙哉妙哉,妙不可言。
作品欣赏:
天山晴雪81x90 1999年
山川之歌 122.2×123 1988
圣玛利偌山下 68×68 1998年
灵光 65x68 1995年
雪域图68x68 1994年
高原人家180x96 2004年
扫描下面二维码 即可查看艺术天成网站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文超文化传媒”微信公众平台
(责任编辑:admin)